Sunday, January 10, 2010

檳榔律潮州煎蕊



這攤煎蕊有多美味,我無需在此多說,嚐過之后自然心服口服。除煎蕊外,不要忘了攤上還賣很有檳城特色的紅色“明角子”冰水和潮州人稱之“蛤殼草”,廣東人叫它“崩大碗”,馬來文稱作Pegaga植物所做成的青草汁……
都是因為這家店太過火紅的緣故。
一番“掙扎”之后,在決定書寫檳榔律潮州煎蕊時,我心想除非找到一些新的著墨點,否則文章刊出后充其量也不過是錦上添花,在許許多多報導介紹當中,再度讓讀者看官們Refresh一次印象吧了!談不上有什么知食意義可言。
于 是,那天我跟第二代傳人陳宗錦老板約談時,一開始便開宗明義地說要從最基本的創始年談起,由于坊間一般報導都說這攤煎蕊擁有六七十年歷史,卻始終沒有一個 確切的年份。對本地許多老字號而言,這肯定是個普遍現象,卻成為我在尋味過程中經常與店家們共同追溯的基本“功課”。只見熱情滿滿、衝勁十足的陳老板又是 年代推算,又是撥電向親戚求證的,最終才拍板下來,就是1936年!
歷史推演,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初,一個十多歲的陳姓少年從廣東潮陽南來檳榔嶼,初來時學做了幾年洋貨,后來才在檳榔律的景貴巷口設推車攤,賣起南洋的煎蕊。由于鄰近吉寧萬山(菜市場)貨源充足,所做煎蕊冰當然新鮮,尤其椰漿更是少量用完后再取,新鮮自然美味。
再 加上60年代起,由于附近的檳榔和東方兩間百貨公司興起,使得檳榔律成為檳城最熱鬧的購物商區。由于占盡地利之便,所以這攤煎蕊自然馳名開來,攤前常站滿 食客把小巷擠得水泄不通。即使跨越世紀來到現在,仍然是檳榔律上一抹既“懷舊”又習以為常的經典風景。而這陳姓少年正是現任老板陳宗錦的父親陳得潘。
印度人娘惹 學做煎蕊
根據陳老板的說法,其父親是跟娘惹及印度人學做煎蕊。當年娘惹精于製造煎蕊,而沿街販賣煎蕊冰的卻多是印度人。
也許在很多人的印象裡,Cendol與印度小販是“密不可分”的,所以便以為Cendol源自印度,其實大錯特錯,因為印度根本沒有類似Cendol的食物。
在 某程度上,這與我初步考究的Cendol(煎蕊)起源相當接近。眾所周知,Cendol起源自印尼的爪哇島,之后再傳到新馬兩地。Cendol在印尼又稱 為Dawet,傳統製法是在綠豆粉中加入染色用的斑蘭葉汁,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中還摻入華人製作麵條時所用的鹼水,而且在形狀上也與客家人的老鼠粉和福建人 的米苔目相近,同樣是用了篩子般的擦板,將粉糰從洞眼中搓出一條條兩頭尖尖的綠色粉條。
依據當地華人的說法,這或許是早年土生華人將米苔目本土化的一種吃法,又或是印尼人參考了上述華人粉食而變化出來的甜食;早年土生華人與印度商人一樣,常在南洋諸國經商遊走,于是Cendol便流傳開來。
至于為何冠上“潮州”呢?陳老板不諱言地說,由于早年檳島一帶在賣煎蕊的華人多是廣東人,當80年代他萌起想要將這家族生意給註冊時,第一個閃過腦際的當然就是本身的潮州籍貫,于是便以“檳榔律馳名潮州煎蕊”作為註冊商標。
這攤煎蕊有多美味,我無需在此多說,嚐過之后自然心服口服。除煎蕊外,不要忘了攤上還賣很有檳城特色的紅色“明角子”冰水和潮州人稱之“蛤殼草”,廣東人叫它“崩大碗”,馬來文稱作Pegaga植物所做成的青草汁。
大太陽底下,如果喜歡市井懷舊的感覺,可到巷口攤前,或站或蹲享受一碗冰凍清涼的煎蕊;要是嫌路邊人雜,則可移步入巷,在右側第一間店面裡還可吃到陳老板特製的檳城囉惹。
要是想要感受“賣煎蕊也有出頭天”(林冠英語)的Alfresco Cafe(露天咖啡座)感覺,那就走向不遠處的Komtar Walk吧!煎蕊少不了,再來一碗甜酸適度的亞參叻沙,細心比較一下白綠兩種粉條的精彩配搭!
檳榔律潮州煎蕊

創始年:1936
營業時間:10:00am ?:30pm
地址:27-29 , Lebuh Keng Kwee, Pulau Pinang
聯絡:04-2618002/012-4808135(陳宗錦先生)

特約:林金城,“知食分子‧人文空間”召集人。
中国报   January 8, 2010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